豆瓣8.7,日本最强动画制片人迎来收官之作
编辑 / 彼方
“《Pluto》与其说是最强‘二创’,不如说是对阿童木漫画近乎原教旨般的致敬。”
编者按:今年10月,被认为是日本传奇动画制片人丸山正雄的“动画生涯收官之作”的《PLUTO》终于在Netflix开播。
针对这部作品,学术趴将策划两篇推送对其进行评论和介绍。本文为该系列文章的第一篇,为针对本作剧情内核的评论和解析。
此外,在此我们也做一个重磅预告:针对该作品的制作、企划信息,我们也有幸在东布洲国际动画周采访到了担任本片制片人的丸山正雄和真木太郎。让我们在此后即将发布的推送当中,一同听二位为我们亲口讲述《PLUTO》的深度幕后。
剧透预警:本文含大量剧透,请介意的读者谨慎阅读。
2023年10月26日,由Studio M2制作的动画《PLUTO 冥王》登陆Netflix。它的原作漫画,是浦泽直树基于手塚治虫《铁臂阿童木·地上最大的机器人》所改编的《Pluto》。
对于这部作品的改编经纬,我们可能需要一个时间表——
1951年,手塚治虫开始在月刊《少年》上连载漫画《阿童木大使》,一年后,他又正式以阿童木为主角,开始连载《铁臂阿童木》。
1964年起,《铁臂阿童木》进入「地上最大的机器人」一章,反派名叫“Pluto”,是由波斯前国王委托科学家阿布拉制造的机器人,目的是除掉七个世界最强机器人,其中也包括阿童木。
但当Pluto打败了其余六人,直面阿童木时,却被他的善良所感化。最终,他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阻止了更强大的机器人“波拉”,拯救了地球。
之后的几版动画将Pluto的身世做了些微调,尤其在第三版里,他成了天马博士的替身机器人所创造的战斗机器。但总体而言,「地上最大的机器人」这个故事,并没有太大变化。
2002年,手塚制作召集了一批漫画家,创作以《铁臂阿童木》为灵感的作品,以迎接2003年4月7日阿童木的生日。这群人里也包括浦泽直树,他带着「地上最大的机器人」的改编案,找到了手塚治虫的儿子手塚真。
此时的浦泽已经凭借《MONSTER》获得了手塚治虫文化赏,可能是出于对他水平的认可,原本想婉拒的手塚真同意了改编请求,但有个条件:浦泽要完全以自己的风格来讲述这个故事。
浦泽完美地实现了手塚真的要求——甚至完美过头了。
浦泽版的《Pluto》,主角变成了同为七个最强机器人的德国刑警盖吉特,一位菲利普·马洛式的硬汉派侦探。特有的生冷画风抹消了儿童漫画的亲和感,丰富的故事线和更神秘的阴谋,也让成人世界的政治剪影,取代了《铁臂阿童木》一贯的科学乐观主义。
看起来简单的故事有了截然不同的阐释。浦泽借超级计算机Dr.罗斯福之口,用“生者和死者”、“智者和愚者”、“胜者和败者”,串联起了独属于他自己的阿童木漫画。
01
死者和生者
虽然阿童木诞生在半个多世纪前,但浦泽创作《Pluto》时,日历早已翻到了21世纪。科幻艺术在这半个世纪里飞速发展,人工智能与互联网也已经成了架空世界的基础设施。但即使如此,浦泽仍避开了,甚至是刻意避开了一系列高智能设定,克制地保留了手塚对机器人的原初想象:死亡。
可能很少有人意识到,在当代科幻设定中,死亡早已成为一个模糊而暧昧的设计,同时代的《攻壳机动队》里,素子已抛弃实体,游走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当我们选择“赛博飞升”,将意识上传到云端的时候,某种意义上已经获得了永生。
但《Pluto》并没有沿着惯性走,现在看来甚至有点违和,即使机器人已经具有自主意识、人工智能也极其发达。但他们仍只能将意识和记忆储存在芯片里,甚至死后将记忆交给他人的方式,也是简陋的插拔硬盘。即使机器人已经与人类真假难辨,但他们的意识仍是“本地化”的。
这造成了一个结果,无论对作品里的机器人,还是对漫画前的观众来说,死亡都是确定无疑的(可能仅有阿童木和Pluto是个例外)。从第一个死者蒙布朗开始,每个机器人的死亡都是瞬间而确定的,观众期望的赛博朋克式的起死回生戏码,在《Pluto》里并不存在。
翁贝托·埃柯在接受《巴黎评论》采访时说:“我们是唯一知道自己必然会死的动物”。姑且不考虑这句话在生理学上的正确性,至少在以死亡为主题的作品里,它是人类理解自我的唯一途径,正是对死亡的恐惧,让我们成为人。
当这种确定无疑的恐惧降落在机器人身上时,我们也会在潜意识里把他们看作同类。结果便是,每个机器人的死亡都在不断加深他们与人类的情感联结。这种情感堆叠到最后,当撒哈特也在“花田”中死去的时候,机器人和人类已经彻底没了区别。
很难说这是不是手塚的本意,但它显然是浦泽刻意留下的设定。当代的科幻习惯将人类无机化,让人类向机器靠拢,在赛博世界里达到永生。但死亡,这个看似很古典的设定,却反倒使机器更靠近人类,《Pluto》并非是一个讨论机器的故事,机器已经成为人类了。
有一个常被提及的背景,手塚治虫并不非常喜欢《铁臂阿童木》,认为它是自己的赶工之作。在1966年6月号的《谈话专辑》里,他甚至称这部作品是为了声誉和赚钱的劣作,在漫画迷群体中引发了轩然大波(村上知彦 《Pluto》第五卷后记)。